根據河道的污染特點,確定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總磷(TP)和總氮(TN)為污染物控制指標。水體水質控制指標為重鉻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和總氮。對于消除河道水體黑臭,對于河道治理,COD和氨氮是主要控制對象;對于消除河道富營養化,總磷和總氮是主要治理對象,其中總磷是關鍵的控制指標。 河道治理目標是河體水質由2013-2015年的持續為劣V類,其中重鉻酸鹽指數達到劣V類,氨氮達到劣V類,總磷達到劣V類。到2020年,基本實現河體水質從2015年的劣V類提高到IV類的目標,其中部分水域達到III類。富營養化程度有所改善,達到輕度富營養~中度富營養水平。
封閉河道,不流動的死水;居民及工廠廢水直接排入河道;腐爛的水浮蓮;村民亂丟垃圾造成河道污染嚴重。
河道治理水質目標:
河道治理工藝流程介紹:
一、染整治措施
1:截污(外源污染控制)
埋設截污設備和管道,兩邊提岸拋亂石(不能水泥)間種綠化花草
2:分散式污水處理(外源污染控制)
對兩岸密集居住區(含企業)的生活污水進行收集,在可利用空地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如地埋式一體化處理設備),治理達到《城鎮污水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之一級A標準。
3:內源性污染整治
針對內源性污染整治(清除表面垃圾、水浮蓮等,底泥吸除30cm),強化其排澇功能,保護市區中心不受內澇。視情況對河道局部進行清淤 ,并清除水浮蓮、垃圾等 。
4:生態修復
河中心每100~200米設景觀太陽能曝氣充氧機(或其他高效曝氣設備)。不定期投放菌種分解污染物。復合菌液和菌劑可加速水污染物的凈化速率,消解水體中有害污染物。
5:造景
清理并改造河道兩岸景觀,清除垃圾堆放點,結合土壤修復和大氣修復技術,在盡量保留原有灌木和喬木基礎上,沿兩岸種植抗污染能力強的挺水植物、灌木和喬木等。在水體修復效果顯著改善后,適時放養魚蝦等生物。
單一運用物理法、化學法、微生物法以及生態修復法來凈化城市河涌,在技術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由于河涌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最終目的是恢復其水體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并促使系統的自我維護和自我發展。因此,生態修復法被認為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最有價值和最具生命力的處理技術,而生態修復法需要的基礎條件則需要通過物理法、化學法、微生物法作為輔助手段來實現。
工程確定在有效截污和削減外源污染的基礎上,以“立體生態平臺-水體曝氣復氧-人工生態水草強化-水生態系統構建”的主體方法,配以海綿城市建設、智慧監控等手段綜合逐步恢復河涌水體功能。
東莞市三人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是一家集設計、施工、運營為一體的環保治理企業,有專業的廢水處理研發團隊、廢水分析實驗化驗團隊、廢水處理運營團隊、工程實施維護團隊確保給客戶快速準確服務主要服務方向為:廢水處理、廢氣處理等,特別擅長工業廢水處理和廢水處理設備的研發,熟悉多種廢水處理研發生產工藝,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源的排放量,減少污泥量,更有利于達標排放和節約運營成本。